《易经》中,为什么离兑一卦被称为“二女同居”?
《易经》第38卦火泽睽。睽主要是谈同异问题,这是一个大问题。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哉。从上面可以看出来,“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程传说:“女之少也同处,长大各适其归。”长大了就出嫁了。各适其归,其志不同,这是就睽字来讲的。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君子学这一卦,应该能够做到“以同而异”。同而异的说法,也和孔子在《论语》中讲的,君子和而不同大概是一个意思。和与同不是讲无原则的相同。比如:演奏一首美妙动人的乐曲,管弦乐都是同一种乐器,那是不行的,五音七律和才好听,琴瑟和谐才更悦耳动人。
开头说过睽卦主要讲同异问题,而且要“以同而异",和而不同才好。光搞二女同居,不嫁男人是不行的。也是不符合时用大道的。
这很简单,二女同居,不是《易经》卦辞爻辞,而是《易传》解八卦之辞。
《易传》解八卦。八个卦象个大家庭,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
这八个卦为三爻卦,每一个卦自身叠加为六爻卦,卦名仍为原来的名。每一个三爻卦叠加成六爻卦,既可称之“二女同居”,也可称之“二男同居”。
问题是,“二女同居”,出自《易传,彖》辞解《易经》之“睽”卦。《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睽,六爻卦,上为三爻离卦,下为三爻兑卦。而《易传,说卦》,“离为中女,兑为少女”。中女与少女同居:二女同居。
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用现代词儿:同性相斥。
如“咸”卦,下艮上兑,艮为少男,兑为少女,《易传,彖》曰:“咸,感也,柔上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用现代词就是:异性相吸。
男为阳,女为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所以,“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不过,《易传》用阴阳解八卦,解出矛盾了。“阴阳之义配日月”,坎为月为阴,离为日为阳。可是,坎又为中男为阳,离又为中女为阴。阴差阳错。
阴阳之说,不堪一击。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