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之礼”和“周公解梦”里的周公是不是同一个人,如果不是,分别是谁?

这里的周公是一个人,即是辅佐成王,匡扶天下的周武王同母弟周公旦。

在先秦时期,中原地区民众思想尚未开化,生产力水平低下,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现象无法做出解释,最简单的例如:风,雨,雷,电。会催生出对原始神明的崇拜,在周之前,神权掌握在商朝王族手里,他们用武力征服敢于反抗的民族,用手里的神权控制已经臣服的各个诸侯国。

周反商,不光在军事上,他们也要反商人手中的神权,不要小看了现在看起来无比愚昧的跳大神,活人祭祀,这个就是当时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商人祭祀想象图

所以文王姬昌把自己打造成了能和鬼神对话的半神一样的圣人,他在把政权交给武王姬发的同时把神权传给了周公旦。原因可能是对周作战的工作过于繁重,他不得不把自己控制下的周的政权和神权分离,让武王发掌握政权,周公旦掌握神权。

文王死后,周公旦就变成了周的核心价值观打造者,成为武王发的得力助手。周公旦半人半神的形象也一直传到了现在。

但是周公解梦这本书应该是后人假托周公之名做的。至于周公之礼是西周建立后,在周公的主持下,形成的以礼为根本的统治秩序。不光指男女关系,这只是古人对性羞于启齿的一种委婉说法。

“周公解梦“和“周公之礼”这两个典故里的周公指的是同一个人。

周公名叫姬旦,他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他曾经两次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并辅佐周成王稳定了周王朝的统治。

他在辅政期间建立和颁布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来规范周王朝的封建统治,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周公吐脯,天下归心”,说的也是他。因为他的采邑在周,所以后人把他称为周公。

西周初年男女滥交严重,周公认为这样是不行的,于是他规定:男女在结婚前不能随便发生性关系,除非到了结婚当天才行。后来人们管这个叫“周公之礼”。“行周公之礼”的意思是夫妻可以合法地发生性关系了。

由于周公对建立和完善周代的封建制度有很大贡献,他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人们就怀念周公强调的“礼仪”。孔子曾经以“吾不复梦见周公矣”之言,隐喻周代礼仪文化的不复存在。

而《周公解梦》是以人的梦来卜吉凶的一本解梦书籍,里面一共对七类梦境进行了解述。是不是周公所作,无从考证。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