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这句话?
这句话是《周易·归妹卦》的六五爻辞。其辞原文曰:“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其《象传》释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我们先对其中的字词进行解释:
帝乙归妹
帝乙是商王朝末二代帝王,是商纣王(帝辛)的父亲,也是商王文丁的儿子。周人势力的发展,如剧了与商王朝的矛盾。帝乙的父亲文丁先赏後囚,弄死了文王的父亲季历,商周从此结仇。季历死,子昌继位,是为周文王。文丁死,子乙继位,是为帝乙。帝乙时,商王朝经常与夷方发生冲突,又与周族结仇,形成双线压力。为了缓和与周人的矛盾,帝乙以和亲政策笼络周文王,不惜“以天子贵妹而能自卑,顺以变节而欲承阳者”,把其妹下嫁给已经有正室妻子的周文王,使其妹成为周文王的侧室,成为了商周角逐的政治牺牲品,这就是有名的历史事件――“帝乙归妹”。“帝乙归妹”的实质就是一场政治交易。
《诗经·大雅·大明》记载了帝乙归妹这一历史事件:“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其中“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是交待周文王和有莘国之女太姒的婚姻,这是文王的正婚,太姒是文王的正妻,他们的婚姻被称为“天作之合”。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这一句是说文王既成正婚,大邦商却又要归妹于文王,所归之妹被称作“伣天之妹”,意思就是窥天的间谍,揭露出帝乙归妹的政治目的,这场婚姻实质就是一场政治交易,是后世和亲政策之滥觞。
既然是一场政治交易,就要把政治的文章做足,于是“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文王占卜了其吉凶征兆后,亲自到渭河边迎亲,弄出了好大的排场。婚礼的排场很大,但其实质却是一场政治表演。文王的爱情还是在正妻太姒身上:“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
帝乙归妹虽然暂时缓和了商周矛盾,但并没有改变周人取代商王朝而王天下的鸿愿:“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文王与太姒生育嫡子十人,长子早亡,次子周武王最终完成了灭商的大业。“帝乙归妹”最终并没有挽回商王朝灭亡的命运。
袂
《说文》:“袂,袖也。从衣夬声。”联袂:手拉着手。意指共同合作。袂以藏手,故袂常借指手。联袂指联手;解袂指分手、离别。
“袂”在这里借代衣服、服饰。古代“垂衣裳而天下治”,服饰是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的。地位高则服饰良。
良
《说文》:“良,善也。从畗省,亡声。”《论语》:“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朱注》:“良,易直也。”《正韻》:“器工曰良。”《礼仪·士昏礼》:“御衽于奥,媵衽良席在东。”《注》:“妇人称夫曰良”。
“良”在这里指服饰等级高。
月几望
农历初一月暗谓之“朔”,十五(月中)月圆谓之“望”。“月几望”指月亮接近圆满而尚未圆满。“月既望”则指月亮已经圆满。《易经》以坎为月,坎爻得中象征月已圆,即“月既望”。“月几望”指在月圆之前。
下面切入正题。《周易》盛于商周之时,多言商周之故事,《归妹卦》亦多以商周之事为时代背景。卦之五位是至尊之位,至尊者归妹,莫若帝乙,故《归妹卦》六五爻辞曰“帝乙归妹”。帝乙之妹,身份尊贵,相对于其它妇女而言,则其为君,故帝乙之妹在这里居尊位而称“君”。帝乙之妹下嫁文王时,文王已经大婚,结发之妻就是太姒,故《归妹卦》六五为帝乙之妹,则上六为文王正妻太姒。帝乙之妹虽贵为君,但却下嫁而为人妾,非正室也。于国则为君,于家则为妾,这就很令人尴尬。于国而言,六五为君,上六为娣也;于家而言,六五为妾,上六则为妻也。
古代服饰是由等级规定的,帝乙之妹下嫁文王,归而为妾,故其嫁装服饰之等级当然不如妻的服饰等级高,故曰“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帝乙归妹,本就是一场政治交易,碍于商王朝天子的情面,爻辞很不好写,于是系辞者顾左右而言它,轻描淡写地说:“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意思就是“以天子之妹而能自卑”,下嫁诸侯而为侧室也。故《象传》也就事论事地附和:“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接着又马上打圆场,补充说:“其位在中,以贵行也。”意思就是说,帝乙之妹,身份高贵,不会和媵娣们去比衣饰的良否。爻辞,象传如此不厌其烦地说,可谓欲盖弥彰,令人更加尴尬。商与周通过联姻,虽然两只手拉在了一起,却让人感到浑身的不自在。联袂并未联心也,“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在这里也暗中影射商周联袂并不牢靠,帝乙之妹很难真正牵手周文王,并不如有莘国太姒与周文王牵手牵得牢靠。
《归妹卦》六五在坎体,“坎为月”;又六五得中位,月得中则圆,故这里取象应为“月既望”。“月既望”象征文王已经大婚,婚姻已经圆满,这就说明帝乙之妹是在文王已经大婚之後才嫁过来的,归而为妾。这就是《诗经》中所谓“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王正妻太姒是有莘国美女,和文王感情很好,故称为“天作之合”。古有莘国在今陕西省渭河边合阳县,故曰“在洽之阳,在渭之涘。”帝乙之妹是商王帝乙之妹,周人称商为大邦,贬自为小国,帝乙归妹是在文王大婚之後,故曰“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嘉”是古代五礼之一,这里特指婚礼。帝乙归妹是有政治目的的,帝乙之妹无疑是商朝安插在文王身边的坐探,故被称为“伣天之妹”。帝乙归妹如在文王大婚之前,则帝乙之妹归而为妻,则吉,故曰“月几望,吉。”而事实是文王已经大婚,所谓“月既望”。“月既望”即文王嘉止,婚姻已经圆满,帝乙之妹只能以尊下嫁,归而为妾,实不吉也。“月几望,吉”实是一句悔恨之语,意思就是月圆之前则归为人妻,故吉;月圆之後则归而为妾,失了先机,实为不吉。
帝乙归妹,是典型的政治婚姻,实质就是一场政治交易。其结果就是暂时缓和了矛盾,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帝乙归妹”虽然暂时缓和了商周矛盾,但周人代商而王天下是迟早的事,帝乙之妹只不过是商周角逐的牺牲品而已,君子当知其弊。就帝乙之妹个人而言,下嫁给周文王时,文王早已娶太姒为妻,婚事已成,象月亮已圆满。帝乙之妹以尊贵的帝妹身份下嫁文王,却反归而为妾,确实尴尬。心里想着,假如文王未婚该多好啊,那样就名正言顺地成为文王之妻了。“月几望吉”就是一句怨恨叹息的话。
(图片来自百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关“帝乙归妹”的说法众说纷纭,有说是商汤嫁妹妹的,也有说商纣王(帝辛)父亲嫁妹妹的,但是基本上看法是殷商的帝王嫁妹妹或者女儿给诸侯,据《史记·殷本纪》所载,商汤之前有报乙,商汤之后商代帝王有祖乙、小乙、武乙、帝乙。而商代叫帝乙又当过帝王的就是一个,即商纣王之父。
我们不研究到底是哪任殷商帝王嫁妹妹或者女儿(妹在古代可以代表年轻女子),主要还是来回答一下“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到底是什么意思。
帝乙归妹在《周易》两次出现
“帝乙归妹”这个爻辞一共出现在两个卦中,分别是“泰卦”和“归妹卦”,题目中的“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就出自于“归妹卦”的卦辞。我们来分别看一下两个卦:
泰卦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归妹卦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
两卦的共同点:
- 均为三阴三阳的形式;
- 都是九二和六五正应;
- 都是在第五爻出现“帝乙归妹”的爻辞;
我们进一步观察,会看到:
- 泰卦九二到六五形成的互卦是“归妹卦”;
- 泰卦的九三和六四换位就变成了“归妹卦”;
- 归妹卦九二到六五形成的互卦是“既济卦”
按照解卦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泰卦-->归妹卦-->既济卦
也就是说泰卦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从天地阴阳交泰的天象,演变为人间婚嫁男女好合的人象,最终阴阳调和既济,万物人类继续繁衍发展。
彖传的解释
《泰卦》
泰,小往大来,吉,亨。
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归妹卦》
归妹,天地之大义也。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
归妹,人之终始也。
说以动,所归妹也。
我们在《彖传》中,就能明显的看出《泰卦》和《归妹卦》两者的传承关系,《泰卦》谈及“天地交”,而归妹卦则谈及“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及“人之终始也”,说明《归妹卦》谈及的就是“万物兴”,“人”的“终始(传承发展)”。
“帝乙归妹”之真义
从《泰卦》及《归妹卦》的彖传中我们就能明白,这两卦都在赞扬阴阳二气和合,创生万物的伟大,人类传承的伟大。所以我们也可以结合爻辞推导出,《泰卦》和《归妹卦》的六五提及的“帝乙归妹”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美景,是值得赞扬和吉庆的一幕。
有不少人故意歪曲说周文王审时度势,认为灭商时机还未成熟,为了稳住商王,同时争取充足时间,同意与商联姻。史称“帝乙归妹”,这种说法的牵强附会之处,就可以付之一笑了。
上古圣贤,岂能是斤斤计较,不重视人类整体的命运,而目光短浅着眼于两个国家之间斗争的俗流!
我们看到《泰卦》六五中的“元吉”,看到《归妹卦》六五中的“吉”,就应该明白人类的繁荣昌盛远远高过于一城一国的得失。
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
这里首先有两个知识点要介绍一下。即什么是“君”什么是“娣”。
君,很多人认为代表君主,代表君子,代表男性统治者,这实际上是不全面的。君,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代表女性,尤其是国君的正妻,《毛诗正义》曰:“夫妻一体,妇人从夫之爵,故同名曰小君。”在古时候,夫妻一体,体亦为礼,以礼相敬,各得其位。也就是,妇人同于丈夫的地位,以正其名,因此敬称曰小君,或细君。
娣,古代姐妹共嫁一夫,幼为娣,长为姒。娣,通常指正妻的陪嫁妹妹或者侄女,因为古代诸侯一娶九女,结婚时正妻往往带着妹妹和侄女一起嫁过去,为的是保证后代的血统出自于同一家族。“众媵侄娣之多——《诗·召南·鹊巢传》”,娣就是古代媵妻制度下的妾。
在古代社会中,“妻”的政治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正妻只能有一位,享有和男主人相当的政治地位和权力,而“妾”几乎没有政治地位,某种情况下只是生育后代的工具。这就导致了对于“妻”和“妾”的不同要求:
妻要贤惠,要有政治能力;
妾要美丽,要能取悦丈夫;
(红楼梦中晴雯原本就是留给宝玉做妾的,在宝玉的丫鬟中也是长得最漂亮的)
那么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了,正妻的衣服(袂),不如媵娣的衣服美丽,为什么呢?
因为正妻拥有的权力和地位,是全方面凌驾于媵娣之上的,她就是这个新家庭的主人之一,而媵娣却需要通过美色来邀宠,保持住自己的地位。
一上一下,正如天与地那样巨大的鸿沟差别,做为正妻的“君”,又何必用华丽的衣服去压过侍妾呢?
小结
郭德纲曾经讲过一个笑话:比如,我面对一个研究宇宙飞船的专家,我说飞船的发射需要用火柴点报纸,然后放劈柴再放煤球。这个时候,哪怕对方看我一眼都算他输了…
想想是不是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