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挑担子、挑捆子是什么感受?
农村挑担子、挑梱子的人怎么哪?农村人天天参加农业生产动,时常离不开用肩挑与抬。挑粪,挑柴,挑泥土,挑粮食,不用担子,不打梱子桃能行吗?
记得我小时候,背着十来斤麦子跟在父亲的担子后面,去区里交公粮,父亲挑着百来斤的担子,走在乡村的小石板路上,隨着担子发出吱吱的声音节奏,父亲喜气洋洋的唱起歌,歌词大意是“东方发白天刚亮,积极忙忙区社去上粮,挑起担子格吱格吱响,走过一村又一庄。努力生产多打粮,支援建议支前方,幸福不忘毛主席,翻身全靠共产党,全国人民团结紧,打倒美国野心狠”!
那歌声悠扬飞荡,划破鱼肚白的天空,伴随那初升的大阳,在山沟里回响。长大以后,在上交公粮的路上,我也照旧哼起了那支歌,但没父亲当年唱得那么有气迫,那么的自然动听,因为是父亲自己编的,在情感上我逊色了许多,没有像父亲那样的投入,必竟他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
在曾经,如果没有千千万万的农民洒尽汗水、肩挑背磨不辞辛苦地挑担子,挑捆子,哪能有我们祖国的今天?又哪能有我们今天的幸福?在人们的眼里,担子压在身上是很沉的,很有难受的感觉,如果是压在当今年轻人的肩上,不知要述说成有多累多苦,恐怕在有些人的伤痕文学中又是一个特大的素材。
可是在那火红的年代里,仿佛就是革命的担子,创造美好未来的担子,农民老前辈们曾是心甘情愿地努力担着这副担子,一年又一年,一辈接着一辈的挑,不叫苦,不发那无谓的怨气。那种奋斗精神,是很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我们要告诫所有的人们,千万不要忘记那些曾为祖国建设挑过担子、梱子的那些人。
现在年龄十七八岁的高中毕业生正在憧憬着个人所报大学是个什么样子的时候,而本博十八岁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继承了父辈们的职业,当了一个职业农民,当时被称之为人民公社社员。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农业机械还是稀有物品,除了极少数生产队有能力购买一到两台手扶拖拉机外,绝大部分的生产队还是靠人畜力量来进行农业生产。题主所问的“在农村挑担子、挑捆子是什么感受”?我可以明确无误地告诉你,是一种非常累,非常痛苦的事情。
本博1975年夏季高中毕业,正好十八岁,回到家乡生产队所定工分是每天八分,和女劳动力中最高级别是一个档次。男劳动力满勤最高是十分。如果能够干得动十分劳动力所干的活,比如外出参加由县或公社所组织的大型工程,队里也按十分劳动力的报酬予以记工。
该年夏季的八月初,数十年不遇的瀑雨使得中原大地成了一片汪洋泽国,河水狂涨,河堤冲垮村庄被淹,洪灾所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到了深冬,县里开始安排修筑被洪水冲毀的河堤。本人有幸成为由大队为单位所组成的民工团中的一员,一辆人力车上装有十几个人的被子、粮食和劳动工具徒步八十多公里来到工地。
十米高的河堤,全靠人力用肩膀挑着沉重的担子,脚蹬临时所修的土梯走上去,一天下来,将人累得半活不死,加上所吃食物除了由少量白面,大部分由玉米面、红薯面混在一块所蒸的窝窝头,生活艰苦的程度让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想象。
挑挑子干农活,可以说在那个年代是家常便饭。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工具,除了犁头、镰刀、铁锨钉钯的头由原始人所使用的石器改为铁器外,没有多少改变。肩挑背扛全凭每个人的体力,体力差的人确实吃不消、生存有点艰难。
本博从记事起,我所居住的那一带农民所有需要运输的东西基本上全靠用人工挑进挑出,诸如把在村里所积的各种农家土肥挑到地里。然后把从地里所收获的各种庄稼再挑回麦场等等。一年四季没有不挑的农活。就是每天所食用的水,也是用辘轳从二十多米的深井中提出取来,再用肩膀上的扁担挑回家去。
时代发展的速度令人难以想象,农村、农业生产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基本上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从繁重的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取得的这一切成果,全凭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干出来的。(原创于:20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