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孙悟空结拜的七大圣,最后归宿如何?

孙悟空为什么能成佛——七大圣之决裂

重新翻了一下《西游记》的关键章节,心头有些沉重。

笔者一直以来都只是认为,孙悟空从五行山中跳出来那一刻,已经背叛了自己,背叛了曾经那个敢反上南天门的齐天大圣。

现在看起来,恐怕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不知诸位读者还记得否,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曾与几个魔王结为兄弟:

“你看那猴王得胜归山,那七十二洞妖王与那六弟兄,俱来贺喜。在洞天福地,饮乐无比。他却对六弟兄说:“小弟既称齐天大圣,你们亦可以大圣称之。”内有牛魔王忽然高叫道:“贤弟言之有理,我即称做个平天大圣。”蛟魔王道:“我称做复海大圣。”鹏魔王道:“我称混天大圣。”狮驼王道:“我称移山大圣。”猕猴王道:“我称通风大圣。”犭禺狨王道:“我称驱神大圣。”此时七大圣自作自为,自称自号,耍乐一日,各散讫。”

之后整本书几乎再没有了这几个魔王的消息。所以大家会认为这不过是小孩过家家似的拜把子兄弟?

这些魔头(牛魔王除外)真的就此安分守己了?

笔者把整部《西游记》拉通想了一遍,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牛魔王的故事诸位已经耳熟能详,不必细说。

只看牛魔王的生活状态就知道他过得是多么不如意:与女儿国里私卖圣水的低劣妖怪结交,称兄道弟;家里夫妻不睦,在外面随便找了个狐狸精当小三;自己的亲儿子红孩儿被观音收走,作为一代妖王,连屁都不放一个——甚至都不敢主动去找孙悟空的麻烦,即便是孙悟空欺上门头,首先也不是想起争端,巴不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从这些细节,我只看到一个被岁月磨平了性格的中年男人,已经不复有当年的壮志豪情,只想每日到乱世山碧波潭去找个老龙王喝酒。

即便这样,孙悟空似乎并不叨念昔日结拜之情,一棍子打破了牛魔王的宁静生活,导致牛魔王不得不奋起应战。

然而这一奋起,正中了整个天庭的下怀。

好在牛魔王也已看破世情,甘于平淡,之后潜心修行,也证了正果。

说说蛟魔王。

蛟魔王此后再没有出现在《西游记》全书中,然而种种疑点都指向了一个神秘角色:九头虫。

书中是这样介绍九头虫的:

“毛羽铺锦,团身结絮。方圆有丈二规模,长短似鼋鼍样致。两只脚尖利如钩,九个头攒环一处。展开翅极善飞扬,纵大鹏无他力气;发起声远振天涯,比仙鹤还能高唳。眼多闪灼幌金光,气傲不同凡鸟类。”

可以看出来,九头虫并非是蛟魔王本身,但九头虫的身份太过奇怪。

他强悍得可以跟孙悟空和二郎神杨戬同时对捍,仅稍处下风。

被咬掉一头后,径逃北海,从此杳然无信。

甚至有人考证,日本的八岐大蛇,就是被咬掉一个头的九头虫。

当然,我们要找的蛟魔王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应该是乱世山碧波潭的老龙王,他已经从蛟修炼成龙身,并在此扎根下来。

所以这也就能解释,为何牛魔王与孙悟空激战正酣,他差一个小妖过来,就可以让老牛停下武器,先去赴宴。

如果不是过命的交情,还有什么比报仇更重要的酒局呢?

笔者当然只是猜测,然而“乱世山碧波潭”出现了这么牛逼的怪物,又与牛魔王如此交好,还在本书重要章节中前后出现过两次,实在不令人不生疑惑。

或许蛟魔王化为龙后,潜心修行,将一身本领传给女婿九头虫,也未可知。

否则,这家伙实在太令人生疑了。

接下来先说狮驼王和鹏魔王吧。

不知道读者是否记得,在《西游记》中有一个狮驼国,还有一个狮驼岭。

然而却不见了狮驼王。

狮驼岭上只有一个青毛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虽然实力也算强悍,但实在很难算上可以让孙悟空心服口服的大妖怪。

而且一同来的黄牙白象是普贤菩萨的坐骑,所以这俩货只能算是出公差,借山为王。

跟之前的金角银角大仙出于差不多的目的。

所以,笔者只能从这个地名猜测,有点类似于“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情形。

狮驼王当年战败,一定是选取了此处作为根基,然而此时仅空有狮驼岭的名号,却再无狮驼王本身了,此处容后细表。

而狮驼国从何而来呢?

“小钻风道:“我大大王与二大王久住在狮驼岭狮驼洞。三大王不在这里住,他原住处离此西下有四百里远近。那厢有座城,唤做狮驼国。他五百年前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因此上夺了他的江山,如今尽是些妖怪。不知那一年打听得东土唐朝差一个僧人去西天取经,说那唐僧乃十世修行的好人,有人吃他一块肉,就延寿长生不老。只因怕他一个徒弟孙行者十分利害,自家一个难为,径来此处与我这两个大王结为兄弟,合意同心,打伙儿捉那个唐僧也。””

此处的大鹏怪会不会就是鹏魔王?

网上有很多人辟谣,说大鹏怪是如来的舅舅,孔雀明王的弟弟,不可能是鹏魔王。

然而笔者却注意到了这一句:“他五百年前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

是什么惹得五百年前的大鹏怪如此暴虐,对一个凡间城市采取了屠城的手段?

我想,大约只是因为他们镇压了他的兄弟,美猴王。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大鹏怪作为如来的舅舅这么厉害,还会怕“孙行者十分厉害”,于是才和青狮白象结为兄弟,打伙儿捉唐僧。

至于大鹏和如来的亲戚关系,如来是这样解释的:

“如来道:“这是老魔、二怪之主。但那三怪,说将起来,也是与我有些亲处。”行者道:“亲是父党?母党?”如来道:“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行者闻言笑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

所以,就算是如来的舅舅,也不过是个干舅舅而已,本质是还是个魔头。

至于狮驼王本身,全书中气质最为相近的,也有一个妖怪。

也就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九灵元圣,一只九头狮子。

但这头狮子法力太强,远超孙悟空,虽然狮驼王地位长于美猴王,但这等实力悬殊,也不合理。

退一万步讲,即便是狮驼王就是九头狮子,最终的结局也是当了神仙的坐骑。

笔者更愿意相信,狮驼王只是留下了地名和传说。

这样解读下来,也就可以理解猕猴王的归宿了。

不错,《真假美猴王》这一章已经交代得很清楚,六耳猕猴最终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

网上有很多解读,都认为这是如来设的一个局,用假猴王替代了真猴王,以便控制取经队伍。

然而根据笔者的脑补,猕猴王就是六耳猕猴。

一个妖王,看着自己结拜的兄弟,在取经路上被人当奴才一样的使唤,不开心了就任意驱逐。

假猴王出现的时机很值得玩味,恰好处于孙悟空第三次被唐僧驱逐的当口。

孙悟空第一次被驱逐时,他心里想的是,正好我回去做我的猴王,何等自在,后来东海龙王多了一句嘴,孙悟空自己回心转意了,回到了唐僧的身边,还戴上了紧箍咒。

孙悟空第二次被驱逐时,他是因为打死了白骨精,此时他心中是有不甘的,但又多少有些愤怒,所以后来八戒和沙僧过来求他回心转意的时候,他也只是拿腔拿调的假意傲娇,实则内心已经回转。

孙悟空第三次被驱逐的时候,他压根儿就没有回花果山,而是直接找观音来说理。

正面的来解读这种情绪,就是孙悟空越来越融入了这个取经团队,所以产生了极强的感情;但如果从比较丧的角度来看呢,猴头越来越被驯化了。

作为一代妖王,猕猴王此时再不能坐视自己的兄弟患上了这个“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于是他出手了,一出手就是离间计。

他希望自己的七弟美猴王依然是当年的那个妖怪,有活力,敢闯祸,自由自在喝酒耍子的妖怪。

而不是眼前这个被套上链子的畜生。

当然,后来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孙悟空并未认出来,或者说并未与猕猴王进行相认,甚至闹到了如来处,并当着如来的面打死了猕猴王,拉开了七圣正式交恶的序幕。(小说中,真假美猴王堪堪早于一调芭蕉扇,因此算是拉开了七圣交恶的序幕。)

真是黑暗的一天!

犭禺狨王(为方便打字,后作“禺狨王”,禺与犭禺本来同义,均指大猩猩)是全书中最神秘的妖怪。倘若不查证古书,甚至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在《山海经》中是这样描述的:

南山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而猩猩在百度百科里面的解释是:

猩猩也叫人猿,灵长目人科的一属,与猴子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没有尾巴,能用手或脚拿东西。

所以大体可以确定,禺狨王是猩猩或者猿猴成的精怪。

全书中除了六耳猕猴,几乎无猴类的大精怪,而猕猴和猿猴相去还远得很。

但在最近翻查到小雷音寺的环节,看到孙悟空将诸般主意都想尽,实在寻不到救兵的时候,功曹给他推荐了一个并不算著名的神仙:国师王菩萨。

“功曹笑道:“大圣宽怀,小神想起一处精兵,请来断然可降。适才大圣至武当,是南赡部洲之地。这枝兵也在南赡部洲盱眙山宾城,即今泗洲是也。那里有个大圣国师王菩萨,神通广大。他手下有一个徒弟,唤名小张太子,还有四大神将,昔年曾降伏水母娘娘。你今若去请他,他来施恩相助,准可捉怪救师也。””

此前的二十八星宿和武当真武大帝的龟蛇二将军都奈何不了的妖怪,这个完全没听说过的小张太子在上述“知名神仙”的面前,实在算不得一处精兵。

最终结论也说明,小张太子也是过来当炮灰的。

倒是孙悟空去借兵的时候,听到国师王菩萨有这么一段说辞:

“国师王道:“你今日之事,诚我佛教之兴隆,理当亲去,奈时值初夏,正淮水泛涨之时,新收了水猿大圣,那厮遇水即兴,恐我去后,他乘空生顽,无神可治。今着小徒领四将和你去助力,炼魔收伏罢。””

这里出现了“水猿大圣”,终于与猿猴有关,再一查这货的底细可乖乖不得了:

“水猿大圣是淮河水怪,一般认为是上古巨怪无支祁 。上古神话里它本来就没死,只是被大禹封印,不过是被锁在水底而已,有不少后世记载它现身。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大神禹治淮水时,无支祁作怪,风雷齐作,木石俱鸣。禹很恼怒,召集群神,并且亲自下达命令给神兽夔龙,擒获了无支祁。无支祁虽被抓,但还是击搏跳腾,谁也管束不住。于是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

这么强悍的绝世大妖怪,才配得上“七大圣”的名头。

不过可惜,这货也被国师王菩萨给收复了。

基本理清了“七大圣”的脉络,可以看出,《西游记》除了另行安插了一些小妖怪来敲敲边鼓,里面有一条暗线,可以称之为“七大圣之决裂”。

全文几乎都没有去描述这中间惊心动魄的兄弟情份的决裂,仿佛一路就是打打怪,闹腾闹腾。

因为孙悟空从戴上紧箍咒这一刻起,就已经不容许再有兄弟情分这种念头,因此他只能一路背叛,背叛自己,也背叛兄弟。

在如来的大殿前,不给猕猴王任何机会一棍棒杀,分明已经给如来递交了投名状,此后的孙悟空,已经成为了七大圣的叛徒。

孙悟空最后终于成佛,取了个名份叫做“斗战胜佛”,是啊,逢战必胜,不论情分。

也就是个打手而已了。

将《西游记》解读成这样,也是够丧的,虽非我本意,但种种线索表明,《西游记》怕不是那么喜闻乐见的读物了。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追随唐僧西天取经之前在花果山为妖时,曾经结下了六位兄弟,他们分别是平天大圣牛魔王、复海大圣蛟魔王、混天大圣鹏魔王、移山大圣狮驼王、通风大圣猕猴王、驱神大圣禺狨王。加上孙悟空本人称齐天大圣美猴王,共兄弟七人,被合称为七大圣。他们整日讲文论武、弦歌吹舞,生活的十分惬意。不过,随着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被压五行山,七大圣也被迫解散,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一起活动过。那么,孙悟空这几位大哥最后的归宿如何呢?下面我们结合原著分析一下。

平天大圣:牛魔王

牛魔王是七大圣中的老大,号称平天大圣。在小说《西游记》中,牛魔王拥有极为庞大的家族体系,其本人以及家庭成员在西天路上曾多次给取经团队设置障碍,包括其子红孩儿、其妻铁扇公主、其弟如意真仙、其妾玉面狐狸等。关于牛魔王的最后归宿,小说中有明确交代。第六十二回写道:

哪吒取出火轮儿挂在那老牛的角上,便吹真火,焰焰烘烘,把牛王烧得张狂哮吼,摇头摆尾。才要变化脱身,又被托塔天王将照妖镜照住本象,腾那不动,无计逃生,只叫“莫伤我命!情愿归顺佛家也!”

此战中,牛魔王最终不敌哪吒,被哪吒降伏,并被带到了西天如来处,最终归顺了佛家。其妻铁扇公主最终隐姓修行,其妾玉面狐狸被猪八戒一耙筑死,其子红孩儿追随观音菩萨做了善财童子。整个牛魔王家族,最后基本被佛家收编了。

复海大圣:蛟魔王

蛟魔王是七大圣中的老二,号称复海大圣。蛟魔王除了在七大圣结义时出现过之外,小说中便再也没有明确出现。也有观点认为蛟魔王乃九头虫,最后被二郎神打败逃往北海。不过细究起来这种观点并不能让人信服。根据原著中的描写,九头虫乃是一种鸟类。小说第六十三回这样描写九头虫:

毛羽铺锦,团身结絮……展开翅极善飞扬,纵大鹏无他力气;发起声远振天涯,比仙鹤还能高唳。眼多闪灼幌金光,气傲不同凡鸟类

而蛟魔王很明显是蛟龙,其状如蛇、四脚,二者根本就不属于同一个物种,因此也不可能是同一位妖王。最有可能是蛟魔王的不是九头虫,而是他的岳父碧波谭万圣龙王。不知大家记得没有,当时牛魔王与孙悟空等人激战正酣,中途万圣龙王一个请帖,就把牛魔王请去赴宴了,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很有可能他就是牛魔王的二弟蛟魔王修炼而成。最后,万圣龙王被孙悟空一棒打死,兄弟之情也不复存在。

混天大圣:鹏魔王

鹏魔王是七大圣中的老三,号称混天大圣。与蛟魔王一样,书中也没有明确写出鹏魔王的最终归宿。西天取经路上出现过的妖怪中,只有金翅大鹏雕与鹏魔王属于同一物种。金翅大鹏雕乃如来的舅舅,孔雀大明王菩萨的弟弟,地位尊贵,而鹏魔王仅仅是一个野妖,两者看似并没有什么交集。但书中一个细节将二者联系在了一起,第七十四回:

那厢有座城,唤做狮驼国。他五百年前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因此上夺了他的江山,如今尽是些妖怪。

在这段文字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个时间点——五百年前,当时正是孙悟空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之际,鹏魔王失去七弟,无处安身,很有可能在此时来到狮驼国占城为妖。而金翅大鹏雕既然能认青狮白象为大哥二哥,那么与孙悟空、牛魔王等人结拜也并非没有可能。因此,二者很可能就是同一个妖王。金翅大鹏雕最后被如来降伏。

移山大圣:狮驼王

狮驼王是七大圣中的老四,号称移山大圣。在小说《西游记》中,出现了很多与狮驼命名的地名,如狮驼山、狮驼岭、狮驼国,但在这些地方唯独没有提到狮驼王,取而代之的是青狮、白象和大鹏。按照常识来看,以狮驼命名的地方,应该要有狮驼王才算正常,但让人奇怪的是没有出现。那么狮驼王去了哪里呢?

在狮驼岭附近,共居住着三位魔王,分别是青狮、白象和大鹏,他们的真身分别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普贤菩萨的坐骑六牙白象以及如来佛祖的舅舅金翅大鹏雕。但在最初,这里的主人并不是这样,而是鹏魔王与狮驼王。但由于佛祖安排青狮、白象下界为妖,狮驼王因此被消灭,但地名却保留了下来。而由于鹏魔王背景强大,才免于一死,最后不得不认他们两人为大哥和二哥。

通风大圣:猕猴王

猕猴王是七大圣中的老五,号称通风大圣。猕猴王即后来在西天路上出现的六耳猕猴,他与孙悟空同属于猴族。根据书中的描写,孙悟空与六耳猕猴无论是外貌还是武艺法术几乎都是一模一样,只有相互了解的人方能实现,而猕猴王具备这个条件。关于六耳猕猴的最后归宿,书中交代的也很清楚。第五十九回:

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 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

与二哥蛟魔王一样,猕猴王最后也被七弟孙悟空打死。

驱神大圣:禺狨王

禺狨王是七大圣中的老六,号称驱神大圣。禺狨王被视为七大圣中最神秘的一位,书中关于她的描写少之又少。禺是传说中的一种猴,与猿比较类似。《说文解字》有记载:“禺,母猴属,头似鬼。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亦曰沐猴。”可见,禺狨王与孙悟空和猕猴王一样同属于猴族,不过禺狨王是母猴,这也是七大圣中唯一一位雌性妖王。而在整部《西游记》中,除了如来提到的四大神猴之外,几乎就没有出现其它比较厉害的猴族妖王,更别提雌性猴族妖王了。因此,禺狨王最终归宿也就成了《西游记》中的一大悬案。

至于齐天大圣美猴王的最终归宿,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这里不再赘述。细数下来,当年与孙悟空结拜的几位妖王中,孙悟空被压之后,牛魔王后来跑到了火焰山为妖;蛟魔王跑到了碧波谭成了万圣龙王;鹏魔王和狮驼王跑到了狮驼岭建立了狮驼国,猕猴王扮成孙悟空的模样跑到了西牛贺州为妖;禺狨王则不知所踪,正所谓“树倒猢狲散”是也。孙悟空被压,同时也意味着兄弟情谊的终结,让人唏嘘。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