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听到一句话“骑手的最后归宿都是踏板”?
我是骠骑府!资深摩托车媒体人,同名公号创始人及作者,欢迎关注!
偶然的机会看过一本书,一位神经学科大咖写的,名字是《大脑通讯员:认识你的神经递质》,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多巴胺是个神奇的玩意儿,它由你的大脑里面的基底核所分泌,沿着两条通路到达大脑的前额皮层和纹状体。多巴胺在三个重要认知功能中起关键作用,即运动控制、行为选择和强化学习。但这三个功能都服务于大脑奖赏机制的形成。
奖赏机制就是带给你愉悦感,当你做某事时能够使人产生渴望进而采取行动,进而强化这种希望得到愉悦感的冲动,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骠骑府讲不了太深,年少时曾有过学医经历,但是后来毕业后没有从事这个行业,所以现在也是与你们一样,似懂非懂,你明白是这个意思就好,总之一句话,与你的生理活动有关,而生理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
骑手年轻时,多巴胺分泌旺盛,渴望冒险,骑摩托车很好的满足了这一愿望,骑行当然会有乐趣,这个乐趣的产生就与你的生理活动息息相关,当你下赛道赢得了一场比赛,当你在众人艳羡的眼神下完成了一个常人无法完成的骑行特技,当你以远超常人的速度一路火花带闪电劈过一个急弯,此时你的大脑的多巴胺会急速释放,来奖励你的舍生忘死,此时的愉悦感爆棚,你渴望还有一次机会来体验这种美妙的感觉,这就是为何年轻人往往冲劲十足,激情四射的原因。
但是,摩托车的危险毕竟是有的,技术好并不能完全消弭事故发生的可能,当你偶尔一次或者多次摔车之后,心理上的阴影无法及时派遣,就会使得你下次骑行时格外注意,没摔车之前信心爆棚,指哪打哪,怎么做怎么有,摔车之后感觉怎么做都不对,总感到哪里不对劲,动作变形,摔车的可能性更大,此时你只有一个想法——慢一点,再慢一点!次数多了,激情消失于无形,你会思考,那么我还有必要骑这辆零百加速不到4秒的怪兽吗?但是摩托车的魅力在于,即使没有激情,他还能带给你情怀和放松,美景在前,边走边欣赏,也是一个不错的骑行方式,那么踏板车就自然进入到了你的视野里面。
另外,年纪大了,多巴胺的分泌辆减少,你会发现再怎么动力澎湃的摩托车也不能带给你年轻时的激情,此时的你只想悠闲的巡航欣赏沿途的风景,所谓的磨膝磨肘满胎,极速300 ,在你看来就是一个笑话,活着才能体验摩托车的美好,踏板车不是很合适吗?
我是骠骑府!欢迎关注!
我在网上也听到好几次,第一感觉,形容的成分比较大,有一些夸张吧。意思是说,年轻时候,由于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而且争强好胜,装逼充愣,喜欢寻找刺激,享受速度带来的快感,那种疾驰而过,风驰电掣的感觉,不计后果。上了岁数了,成熟稳重了,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了,所以不追求速度了,于是买个踏板车骑着。
5月2号,周六,我到烟台文化市场去逛,在回来的路上,经过幸福河市场,出了幸福河市场大门口就是红绿灯,绿灯一亮,有一个20左右岁的小伙子,骑着一辆看上去很普通的踏板摩托车,后面还带了一个小伙子,一加油门噌的一下蹿出去了,给我的感觉油门拧到底了,而且声音很大,很刺耳,如果是在空旷的路上,他跑这么快我不会感到吃惊,可是这条路是通往“祥和花鸟市场”的,路边有很多摆小摊的,加上五一放假,路边有不少的人啊,而且他后面还带了一个朋友,跑那么快,一旦出事怎么办?他考虑过没有?一看就是那种喜欢逞能的愣头青,不成熟不稳重,舞舞扎扎嘚嘚瑟瑟的,一下子对这小伙子没什么好感,没什么好印象。当时我想,幸亏没买大排量的机车,要是拥有机车,那还了得,那不得起空吗?就像插上了起花,噌的一下就上天了,变成“钻天猴”了。
那么人到了中年以后,思想变得成熟了,言行变得稳重了,不喜欢装逼充愣了,懂得安全的重要性了。而且人到中年,生命过半,更懂得珍惜生命了。但也不能因此就说,“由于怕危险,选择骑踏板”,这样好像又不是特别符合逻辑,从骑行习惯这一块来讲,也不太符合常理,当跨骑成为了习惯,再两腿并拢,板板正正的坐在踏板车上,好像也不习惯,再说有些踏板的速度也不慢,而跨骑的也有小排量的,速度慢的。前些日子,我看到一个六七十岁的大叔骑了一个太子摩托车,头发全白了,精瘦精瘦的,骑得特别慢,匀速前行。所以问题不是出在车身上,而是出在人身上,人成熟稳重了,车子看起来也成熟稳重了,不是东一头西一头,动不动就轰油门,显的非常躁动,就算你让他炸街,他也炸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