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四方,五行,五常是什么意思?

四时就是春、夏、秋、东和朝、昼、夕、夜。

中国文化认为四时的概念包括一天的四时和一年的四季。

一天的四时指早晨、中午、晚上、半夜四个明显时间段,早上是春,中午是夏,太阳落山是秋,半夜是冬。

中医称之为平旦、日中、日西、夜半。

一日都在阴阳变化之中,一昼夜阴阳交会之时在子时。

一年的四时就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个时间段,季节的划分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的不同来确定的,一种是按照二十四节气来划分,以立春至立夏为春,立夏至立秋为夏,立秋至立冬为秋,立冬至立春为冬。春夏秋冬分别为91天、94天、92天、88天。

另一种是以阴历来划分的,以1、2、3月为春;4、5、6月为夏;7、8、9月为秋;10、11、12月为冬。闰月的年份为例外,基本与前者相似。

还有一种天文季节划分法,把阳历3、4、5月作为春季;6、7、8月作为夏季;9、10、11月作为秋季;12、1、2月作为冬季。

四方:指的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古人把旭日东升的方位叫做东方。

古人把太阳落下的方位叫做西方。

古人认为草木接纳暖风而得以枝繁叶茂的地方是南方。

古人把正午时间房屋面向太阳的方位叫做北方。

东南西北在五行中的属性为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五行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

五行把万物分成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

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万物都存在着相生相克的情况。

五行的相克关系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五行相生的关系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由孔子提出是用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准则,是古代维持人际秩序的基本原则。

仁:就是爱人,孔子提倡人与人之间要讲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

义:就是做人讲大义,讲公道,讲公正。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义讲究不做损害他人而利己的事情,不出卖朋友,不背叛妻子,不背叛国君,民间信仰的关公,就是义的化身。

礼:礼是社会交往之道,表现为尊重他人,是仁义的外在表现,中国人一直认为有礼貌与无礼貌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平时在社会交往中,有礼貌、讲礼节,待人处世符合礼仪,常常给人一种温暖,有利于社会关系的稳定。

智:就是智慧、明智,不做蠢事,老子说:“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智重在内在的自我修养,有智慧,才能正确的做事,做正确的事。

信:就是诚信、信任,信为立身之本,兴业之道、没有信用在社会上难以立足,现在有一种卡叫信用卡,很好的体现了诚信的作用,信用低的用户在使用资金方面有诸多不便,在求职、出现方面也会有麻烦,信就是一种可靠度,可靠性高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赞同,自然更容易成功。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四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五常: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