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梦》的作者是一个姓周的人写的吗?有什么故事吗?
《周公解梦》如果是姓周的人而写,那么《黄帝内经》岂不成了姓黄的而写了呢?
至于说《周公解梦》是什么人什么時代所写,聊难考证。可周公确非姓周,乃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姓姬名旦。武王驾崩,成王年幼,周公辅政,定官制,创礼法,天下大治。
常见三年周年书联:恪守周公三年礼,常怀虞帝一片心的周公便是此人,孔子曰:“吾复见周公矣!"可见周公乃孔夫子心中之偶象。
《周公解梦》是一本古来书籍,常常依附老皇历等书本。如果要说书名为何要用《周公解梦》就不得不说古来的许多书籍都会署名帝王将相,士子名流,其中之意无外乎便于流传,也是人信服,系出名家。
其实仔细想想比如:《周易》,《黄帝内经》,《鲁班尺》以及许多相术风水之作都是后人附会之书。
试想:先古时代,文字尚且没有成形,何来洋洋数万言的巜黄帝内经》。再说周公姬旦辅佐幼主,治理朝政,日理万机,有何闲心,去作解梦之书。
此皆后人强加附会。凡人梦境,杂乱纷呈,少有章法,也非一种动植词条,几个境象便可解析得清楚。
梦乃人潜意识的影像活动,这句话还是比较靠谱的一句言语,能不能预测吉凶,无非后人书中多作唯心之说,图作应验罢了!
《周公解梦》的作者
周公解梦的作者并非姓周,他的原名是姬旦,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
故事
01孔子梦坐
据说,孔子在临死前就已经预感到了命之将尽,其依据是其夜半所做的一个梦,梦中他看见自己安坐于两楹之间,于是便得出了自己将死之兆。梦后的一日,他向子贡讲述了夏后氏、殷人和周人殡礼的差异,然后说:"丘,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说明了自己将要死去,子贡自然难以相信,然而,后来孔子果真在病卧七日后而离世。"楹"是堂屋中的柱子,梦坐于两楹之间本来只是孔子认为此梦相是他本人死亡的征兆,坐在两楹之间受到酒食祭祀,正是死者之位与死者之相,到后来被人们借以泛指人们死亡的征兆。(来源于网络百科)
02病入膏肓
成公十年,晋侯(景公)日有一梦,大为凶险,是噩梦入侵。在梦中,他先看到一个大的厉鬼,头发蓬乱而长,从头拖到地上,并且捶胸顿足地朝着自己大声吼叫说:"你杀了我的孙子,太不义了,我一定要请求上天来惩罚你这个凶手!"随之晋候便醒来,觉得此为不祥之兆,于是便召见桑田巫占梦。巫听闻此梦后说:"看来,君王是尝不到新麦子了。"由此晋侯便开始病重,终日不愈。带着病痛,日复一日,很快就到了麦熟时节。晋侯想起了早先桑田占卜时所说的话,认为那纯粹是一派胡言,于是便决定当着桑田巫的面亲口尝新麦。可是,刚要进食时,肚子突然发胀,难以忍受,随即进了厕所就栽进粪坑死了。此举却正好让桑田巫亲眼见证了自己预言的验证。此事在《左传》中有记载。晋候梦中的两个小孩实际上是病魔在梦中的形象化。中国古代医学称心脏下面的脂肪为"膏",胸腹之间有一个膈膜,"肓"是心脏和膈膜之间的部位。当时认为心下膈上是身体的重要部位,医家对这个部位的疾病无能为力。后世沿用至今的"病入膏肓"用来形容病势严重不可救药,就是来自于此,这个词语进而也用来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救的地步。(来源于网络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