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潮汕地区唯一的状元林大钦为何短命?

林大钦,字敬夫,潮州府海阳县人,是潮汕地区唯一科举状元,在潮汕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与陈北魁,翁万达并称“潮汕三杰”。

林大钦才华洋溢,词赋过人,在潮汕地区流传许多有关他的事迹。然而,天妒英才,这样的一个人却英年早逝。去世时不到四十岁。

有关于他的早逝,本人认为,是两个方面造成的:

1. 少年英才,肯定少年时期也是用脑过度。所谓的十年寒窗,对古代读书人的身体影响是很大的。

2. 事母至孝。林大钦是一个大孝子。中举之后不久就因为母亲不适应京城气候,告假回家侍奉母亲。1540年,林大钦母亲因病去世。林大钦万念俱灰,在办理丧事时候数度咳血,并大病一场。此后,林大钦彻底归隐山林。5年后病逝。应该是母亲的去世,大大加速了林大钦的病亡。

林大钦明嘉靖壬辰科状元。字敬夫,号东莆。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都村)。自幼家贫,聪颖好学。

1532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以母老告归,于桑浦华岩山办学堂,与乡子弟讲六经,研究学问。

1540年母逝,哀伤过度而得大病。

1545年葬母于桑浦山之麓,在归途中病卒。

林大钦是潮汕本土培养出来的唯一一位科举文状元,其学术思想主要是当时盛行的王阳明学说。

林大钦在潮汕地区民间有大量传说故事,不少潮汕熟语亦与其相关,他的蟾宫折桂,为一代代潮汕学子树立了一个奋发向上良好榜样。

林大钦早死,与他的郁郁不得志,与朝廷权贵的不合流,自己的思想学术与现实的天差地远,还有自己的身体等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1532年(明嘉靖十一年),林大钦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林大钦以不足21周岁的年龄高中,在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林大钦与陈北科、翁万达并称潮汕三杰。

林大钦生于书香之家,自小嗜书,尤喜爱苏洵的《嘉祐集》,后遍读苏轼、苏辙文辞,操笔为文,其后人对其文章评价“奔腾磅礴,酷肖三苏风格”。

林大钦大量的应试文章中,已显示出一定的忧国忧民政治情怀和不俗的水准。

1532年(明嘉靖十一年),林大钦赴京会试,在礼部会试上获第12名贡士,取得殿试资格。再参加由明世宗亲自主持的殿试,1532年4月24日被明世宗钦点“御擢第一”,即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林大钦的人生亮点在壬辰科廷试中体现,当时所作的约5000言《廷试策》,

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林大钦因母亲不适应京城气候,又深感宦海叵测,且为内阁副辅严嵩等嫉忌排挤,遂告假奉母回乡侍养。

回家乡潮州府后,朝廷虽然多次召唤,但林大钦皆“屡趣不起”,“屡促不就”。

从史实看,林大钦事亲至孝,中状元前是如此,中状元后也复如此。他任职于翰林院,“不数月而潘舆迎养。”但林母抵京后,一病不起。第二年,翁万达出京任广西梧州知府,常与林大钦书札往还。林大钦曾在信中对翁万达的离京深表思念,说是“京居洒脱,更无烦虑,惟吾子去,时系人思”。同时,更对其母卧病表示忧虑:“老母卧病,侵寻已七八月,此情如何能言。今只待秋乞归山中,侍奉慈颜,以毕吾志尔。”在《与卢文溪编修》的信中也说:“老母病较弱,终岁药石,北地风高,不可复出矣,只得乞恩侍养。”林大钦“乞归”的直接原因就在于老母京居生病,他又孝心殊笃。

此外,促使林大钦辞官归里的,还有其更为根本的原因。科举时代,考官就是得中举子的老师,称有司,也称座主。考生则是门生,入仕之后,一般都必唯座主之言是听。都御史汪铉阅处林大钦考卷,并同张孚敬荐之于嘉靖,理所当然地就成为林大钦的座主,对林大钦的仕途必将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历史现象竟是那么错综复杂。偏偏发现千里马的伯乐,张、汪两人却都是群僚侧目的权奸。这对刚刚涉足宦海的林大钦,不能不说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林大钦自己在诗文中时有“朱门矜是非”,“世事乱如麻”,林大钦自己在诗文中时有“朱门矜是非”,“世事乱如麻”,“山高不可登,河深岂可厉”,“帝乡不可愿”,“荣名安所须”,“勋名何足营”?“游子颇念吾乡,不为一官羁缚”,“人生不须做官,只能孝亲、弟长、亲贤、爱人”。而—朝获准回潮,就认为是“从兹脱樊笼,卒吾所好”。

1540年(明嘉靖十九年),林大钦母亲病亡。林万念俱灰,在办理丧事过程中数度咯血。此后更无心世事,彻底归隐山林。

1545年9月17日 ,林大钦病逝。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