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有哪些人的古诗词造诣不逊色于古人?
我认为现代、当代的人古诗词只有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不逊色古人,而且有的大范围的超越了古人。因为他在写诗词时运用的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写出一部中国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下面我来说说毛主席诗词的现实意义和艺术境界。毛泽东诗词是怀着巨大的诗的激情,按照写诗的艺术规律,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来的。
著名诗人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毛泽东要求文艺家“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毛泽东诗词正是运用这样的世界观分析和表现社会生活的光辉的典范。
比如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战胜敌人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他对群众力量无比信任的群众观点的强烈表现。相信群众,热爱群众的思想,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毛泽东诗词之中。
毛泽东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就是说,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人类社会同样是如此。沧海与桑田总是更迭着的,新生也总是战胜腐朽。正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七律·长征》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歌典范。它既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又把红军为了实现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而排除一切障碍,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发挥到极致,达到了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可以称之为艺术精品,千古绝唱。
《七律.长征》诗的题材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斗争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与牺牲,而是集中笔力表现了长征取得胜利,实现了革命理想的喜悦和对于艰难困苦的蔑视。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警句,时时出现,美不胜收。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欲与天公试比高”、“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埃”、“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等等。
在那月没星沉,夜色如磐的日子里,这种革命理想曾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人民前进的道路;在那电闪雷鸣、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这种革命理想曾像展翅高翔的海燕,呼唤着人民向黑暗、腐朽的势力冲击;在那硝烟迷漫、战火纷飞的岁月,这个革命理想像嘹亮的号角,鼓舞着人民去奋勇杀敌;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个革命理想则像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着人民去乘风破浪,锐意改革,创造奇迹。毛泽东1928年在井冈山创作的《西江月·井冈山》,连同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如梦令·元旦》、《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清平乐·会昌》等九篇精品构成了一组气势雄伟,笔力千钧的井冈山道路的胜利凯歌。
这一组意境超拔,诗采飞扬的词,多是“在马背上哼成的”。它们是伟大革命领袖的战斗豪情与杰出诗人的创作激情浑然一体结成的革命诗词的奇葩。
现当代最伟大的诗人非毛主席莫属,他老人家的诗词,真可谓是纵横捭阖,豪迈万千,放在宋朝,绝对不输稼轩东坡,如若放到盛唐,也可与李白杜甫争雄!
下面就看一下毛主席的诸多诗词中最有代表性的几首,来一起瞻仰毛主席的才华。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1910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省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当时毛泽东年仅17岁,告别父母,离家上学,年纪虽小,壮志满怀。在刚到学校开学的时候,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16岁的毛泽东)
没想到这首诗被该校校长和国文教员看到了,他们十分高兴,连连惊呼:“我们学校录取了一名旷世之才!”
这首诗虽短且稍有稚嫩,但是那种放眼天下,舍我其谁的气势已经跃然纸上,十七岁就胸怀天下,真不愧是伟人!
(17岁的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沁园春·长沙》可能是我们最熟悉的毛主席诗词之一了吧,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青年毛泽东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青年毛泽东)
这首词上阙描写了橘子洲头的壮丽景色,下阙描写了当初毛泽东求学之时,和同学游橘子洲头的场景,当初的毛泽东意气风发,正如词中所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青年毛泽东)
如今,毛泽东领导的农民起义正处于关键时刻,面对国内严峻的革命形势,毛泽东仍然对革命满怀信心,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最后一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个人认为可作为千古佳句,即便是出色的唐诗宋词也绝无出其右者。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可谓是毛主席知名度最高的一首词,这首词是毛主席于1936年2月在陕北触景生情写成的。后来1945年毛主席因国共谈判到重庆,应民主人士毛泽东的好友柳亚子索句时,就将此词抄赠给他,在报端披露后迅速在重庆流传,轰动一时。
(在延安时的毛泽东)
这首词立意高远,气势磅礴,即便是从古至今把所有的豪迈诗词放在一起,书生个人觉得这首词也足以独占鳌头!
1936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我中华大好河山,竟然被日军蹂躏,虽然此刻大雪封山,道路艰难,但是总有日出的时候,“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句写出来毛主席对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自信和对中国未来的美好规划。
(老年毛泽东)
下阙毛主席谈古论今,秦皇汉武,只懂得穷兵黩武,却不谙治国之道,唐宗宋祖也不过是一介武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些英雄的历史人物都已经过去了,要创造一个新时代,开创新中国,还要看今天!
(开国大典上的毛泽东)
这首词真可谓是词坛巅峰之作,柳亚子先生看过之后,惊叹道此词乃是千古绝唱!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