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有许多关于梦的文章诗词。人生寄梦,是一种无奈吗?
闭上眼_
浮想联翩,
面向大海,
春暖花开。
海景房,
举目眺远,
互相关爱,
生活美满。
睁开眼,
草堂毛掀,
屋漏偏逢连夜雨,
明天是否能晴天?
岳阳楼上抒感怀,
士子之心何时愿?
我将真情寄明月,
天下寒士共欢颜。
看当初刘皇叔三顾茅庐时,孔明装睡醒来就吟诗一首: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以前看三国的时候,这个场景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尤其是那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既表达了世事洞彻的高明,又表现出顺其自然的达观,可谓是自我推销的高招。
但诸葛写梦,其实是以退为进、心有所求,并非是出于对人生的感慨。而著名的庄周梦蝶,则是对梦境与现实之分的追问——究竟是我梦蝴蝶,还是蝴蝶梦?这是一个很伤脑筋的哲学命题,除了庄子这样的奇人,估计普通人也不会产生这样纠结的念头。但是,对人生真实与虚幻的迷惘,确实是很多人都曾有过的。生命短短几十年,谁不经历生老病死、相聚离别、得意失意……凡此种种,又岂能没有感慨?
李白在春夜饮宴的欢乐场景中,也难免会发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慨,何况东坡泛舟赤壁、怀古伤今呢。“人生如梦,早生华发”、“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这种油然而生的喟叹,是对时光匆匆的敬畏与不甘,还是对生命易逝的悲伤和迷惘?
一部《红楼》,写尽多少人情世态、儿女情长,令人唏嘘。而这个“梦”字,把那种幻灭之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大梦当中套叠着小梦,美梦里面又暗藏着恶梦,但美好繁华也罢,伤心欲绝也罢,终究还是要归于虚无。
我想,这可能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情绪吧。“人生得意须尽欢、但愿长醉不复醒”——欢乐的梦,总希望能够持久一些,最好永远也不要醒来,这样便可以逃离那令人失望的现实。“夜来幽梦忽还乡……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悲苦的,总希望快点过去,但想忘却而不能,连梦里也逃避不了。
人生寄梦,有时实属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