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出自哪里、很是喜欢这句诗词,求高人解读?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这两句诗,出自北宋诗人黄庭坚《杂诗七首》的第一首,全诗如下: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作诗注重用字,讲究字字有来处,比如这首诗就用了很多典故,要读懂这首诗,就必须了解这些典故的意思。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蘧庐[qú lú],《庄子外篇·天运》:“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 郭象注:“蘧庐,犹传舍。” 蘧庐指古代驿传中供人休息的房子。也就是现在的旅馆。

古代诗人很喜欢用旅馆来表现人的生存境况,如苏轼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逆旅也是指旅馆。

绿鬓,乌黑光亮的鬓发,象征着年少时光。唐崔颢《卢姬篇》:“卢姬少小魏王家,绿鬓红唇桃李花。”绿鬓疏,即头发越来越少,年少时光一去不复返。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得鹿,化用《列子·周穆王》中蕉鹿梦的故事,故事说,郑国有位樵夫在野外打死了一头鹿,怕人看见,便把它藏在一个干池中,并用砍下的柴盖上。过一会儿,樵夫便忘了鹿藏在什么地方,还以为刚才的事是梦,一路自言自语。

他的话被路人听到,路人按照他的话真的找到了鹿并取走。回到家里,路人对妻子说:“刚才遇到一个人梦到他得了鹿,却不知道鹿在什么地方,我现在真的得到了鹿,他的梦中真的一样。”妻子说:“是不是你梦见砍柴人得到了鹿呢?难道真有那个砍柴人吗?现在你真的得到了鹿,是你的梦成了真吗?”路人说:“我现在真的得到了鹿,不用管他是他的梦还是我的梦。”

樵夫回到家里,还惦记着鹿的事,晚上,他梦到了藏鹿的地方,还梦到了鹿被路人取走。第二天,樵夫按照梦找到了路人,二人争鹿,闹到了法官那里,法官说:“樵夫最初真的得了鹿,却以为是梦,在梦中梦到鹿被路人取走,却又以为是事实,路人取走了鹿,他妻子却说他是在梦中认为鹿是别人的,现在只有这只鹿,你们平分吧。”

这事传到郑国国君那里,郑国国君说:“法官是在梦中让他们分鹿的吧?”问宰相,宰相说:“是不是梦,我也分不清楚,恐怕只有黄帝中孔子能分清楚吧,现在黄帝和孔子都不在了,就听法官的判决吧。”

梦为鱼,出自《庄子·大宗师》孔子和颜回的对话:”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你梦到自己是鸟,便会在天上飞翔;你梦见自己是鱼,便会在水中潜游。”

黄庭坚的这首诗写出了人生如寄,世事如梦的感慨。“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如梦为鱼”,鹿与“禄”同音,象征着人世间的功名利禄,这世人有几个人真的得到了那头鹿呢?也许是身处梦中而不自知罢了。

人在梦中,以为自己是鸟便会在天上飞翔,以为自是鱼便会在水中游泳,但是你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了吗?你本来是人却以为自己是鸟就会摔死,你本来是人却以为自己是鱼就会溺死。

梦中得鹿,梦中争鹿,却分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在做梦,这便是红尘众生的生存境况。

诗名《杂诗》,其意近于《无题》,即不能题,不敢题,不愿意也。作者是黄庭坚。

黄庭坚的诗,非宗师不敢翻译,哪怕是宗师级人物也不敢说翻译得对,何况我等鄙薄之人?只能咬牙切齿做无知无畏状强行翻译,却不知对错,亦不知幻真。

此身天地一蘧庐,

蘧庐,指只能住一宿的驿馆(旅店)。典出自《庄子外篇天运》,是形容仁义的,从此诗来看,应当只是原意。

意译为:人生就像是天地间的一个只能住一次的旅馆。

世事消磨绿鬓疏。

绿鬓,指美好的头发,多用于形容女子的貌美,从此诗看,应当是说年华,结合后面的“疏”字,即年华老去之意。

意译为,被人间万事消磨得年华老去。

毕竟几人真得鹿,

得鹿,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很长,我精简一下大意为,砍柴人遇一鹿,杀之,担人被人所见,藏之。后忘藏鹿地点,以为是梦,在路上说此事,一人闻之,依其所言,找到鹿。回家后与妻子说一砍柴人梦到鹿却不知何处,我得之,他做之梦成真。妻子反问是否你在做梦,梦到砍柴人得鹿。不是他梦成真,而是你梦成真。丈夫说,我已得鹿,何必在意是他梦还是我梦?砍柴人日有所思,晚上梦见到藏鹿之地,亦梦见拿鹿之人,第二天按梦中线索找到拿鹿之人,两人争执,于是找到法官,法官说,真得到鹿时说是梦,梦到鹿时说是真。他得到鹿,你要争这只鹿,他妻子又说都是梦,并无人得到鹿,此鹿在此,你们二人平分即可。此事郑王得知后说,法官莫非是在梦中让他们分鹿?然后问此事于相国,相思说,是梦非梦,我亦不清,只能黄帝和孔圣人才可,且听法官之言就好。

解释为:毕竟才有多少人得到了想要的生活。

不知终日梦为鱼。

为鱼,变成鱼。指年当若没有大禹治水,估计现在所有的人都变成了鱼。后来引伸为磨难之意。

字面意思应当是,不知道整日的磨难只是在梦里。

如果结合上下句,诗的大意应为,人生不复,年华渐老,得失如梦。

附2:(于2019年4月24日16:57分添加)

以上的那个解释可能是错的,如果是议论或读后感,我就知错不改了。因为更改会影响推荐几率。但这个真不行,会误导人的!若是误导成年人也就罢了,若是误导了学生小可不能像那些官员一样,会受不了的!

缘由如下。4月18日,一名ID为含羞草LLM的人留言说“梦为鱼”可不可以理解为“梦为鱼而没于渊”呢?这一节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为“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 梦为鱼而没于渊。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

当时小可在判断典故的时候,也看到了这一节,但没有用。就是因为这一句话放进诗里无法解释或者翻译,而且情感基调也和全诗不符。何况三句已经说梦了,四句还说,岂不是重复么?但是小可对自己关于“为鱼”的解释总感觉在某一处有些脱节,就像两个完全无法咬合的齿轮一样。而庄子的“梦为鱼”就像一个诱饵一样在黑夜里发着光。

我是一个抵抗力很差的人!

于是这几天总是想着这个事,只好再次穷思一番,设想如果“梦为鱼”真是庄子的“梦为鱼”应当如何解释才更好。毕竟那个“梦”字被我不该忽略地忽略了。

找到了!

重要的不是“梦中变成鸟可以飞翔,变成鱼可以潜游”,而是后面那一句“其觉者乎?其梦者乎?”(你是醒着人呢?还是做梦的人呢?),后面还有“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形容快乐很感的意思)。

如果是这样,那么“不知终日梦为鱼”可以解为:(世人或者我)从早到晚(忙碌奔波)都不知道是身在梦中还是身处现实。也就是说这一句真正的解释不是梦为鱼,而是“觉者乎?其梦者乎?”,是现实还是梦呢?

在此,再次感谢含羞草LLM质疑和启发,不得不说,您的观点是对的,我是不是可以无耻地说一声,迟到的正义也是正义?

……

另:我写的这个问答,梦耶?非耶?

附:关于“为鱼”没有选择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狡辩。(如今看来这是错的,但还是不改了,权当给自己一个警示!这是一个反面教材)

小可认为,“为鱼”的典故出自于《左传昭公元年》“刘子曰: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吾与子弁冕端委,以治民临诸侯,禹之力也。”,指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大意为为,若不是大禹治水,现在我们所有的人都变成了水里的鱼。神宋朝张耒有诗“吾衰也久矣,岂复惮为鱼。”即是此意。白居易有一句“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也是此意,杜甫“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更是此意,所以,此处不是庄子的是鱼非鱼,而是大禹的万民为鱼。

从基调和全诗逻辑来看,这首诗特别消极,忧伤。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毫无忧伤之意。反而有一种哲学之美。亦如庄周梦蝶。第一句说人生只一次,第二句说年华渐老,第三句说得失如梦,那么第四句只能是递进,却不会是转折成高兴快乐之意。这种比例反不如我所举的比例高。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