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的“载物”对人来说有何意义?
楼主好!这句话是总说“道德”,含义很深,传统经典对此多有发挥。下面简介些知识,供参考。
【1,字面辨析】
此处先明四个关键,否则容易误解:(1)德是“道”的益世性,不在矛盾中,无所谓厚薄,为何要说成“厚德”?当然,《易》作者不会写错,需明白是另有所指,即厚德=道,此句的本义结构是“道载物”。(2)同理能知,厚不是“厚薄”的厚,非矛盾态,而是“无上、至高”的意思,无上之德=道。也就是说,厚德是对“道”的赞叹语。(3)“载”的表面义是“运”,引申义是“生、主宰、容纳、同在不离”。(4)“物“指万物,是个总体概念,不指具体事物。所以,连起来看全句,意思是“道生万物、道益万物、道在万物、道即万物”。看到这个深度,对“载物”就容易理解,不会觉得抽象迷惑了。当然,也能看到“载物”的具体含义,是无穷尽的。
【2,儒家解】
道德思想是周朝前史中国文化的共有内容,不是后来道家的发明和专有,同时代的儒家也有。需要注意的是,儒家的“道”指自然性,它在天叫“天性”,在地叫“地性”,在人叫“人性”,在物叫“物性”,性性相连和相同,共为一性;儒家的“德”指天地人的善性。可见,都与道家的“道和德”有区别,不宜混谈。
经典对“载物”的解读很多,随便举10个:(1)指施财于民,见《大学》。(2)指圣教于民,见《大学》。(3)指反省自心,见《中庸》。(4)指大孝于世,见《中庸》。(5)指礼治天下,见《大学、中庸》。(6)指至诚学圣,见《中庸》。(7)指替天行道,见《中庸》。(8)指觉悟中庸,见《论语》。(9)指忠信义行,见《论语》。(10)指容忍他过,见《论语》。
【3,道家解】
经典对“载物”的解读很普遍,随便选10个。《道德经》的五个为:(1)指守信行善。(2)指无为不争。(3)指顺民治国。(4)指悟道修道。(5)指尊崇圣道。《易经(周易)》的五个为:(1)指恩惠于世。(2)指师范圣教。(3)指谦待天下。(4)指反省过失。(5)指大公无私。
【4,其他解】
对“载物”还有常见的三类解读:(1)指立志为君子,如《孔子家语·在厄》的“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2)指怀恩无求,如《战国策·魏四》的“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3)指修养身心,如《尚书·周官》的“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总之,人要悟道,生出厚德,才能载物。因道身为万物,道德为本性,先修德正己,后施德济世,所以都是人人该明白和自觉做的。圣贤的苦口婆心和千言万语,无非为说破这个隐藏的真理,并不是规定什么、强加于谁。
这个成语出自《易经》,坤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指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百川万物。它不是指有德行的人能扛得动多少重物,而是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其实,这个“载物”,意义还远不止此。它不单单表示德高者的担当能力,也包含有对天下事物的包容、宽怀之心,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能够承受外来一切困顿压力的气度,更代表你身边的人都愿意靠近和依存你,拥戴你,信任你,你的格局、善缘已经让你变得超然、淳厚、多福!
《国语.晋语六》记:“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福而服者众,必自伤也。故曰“厚德载物,雅量容人”,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