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有踆乌,月中有蟾蜍",古人为什么会这种观念?
——淮南子·精神训
淮南子说,日精为乌鸦,月精为蛤蟆。
踆(cūn)乌丨指三足乌,上古传说的神鸟乌鸦,后来就用"踆乌"代指太阳。
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天地孕育出形态各异的精灵,来自远古的感性认知。然而古人却把两个丑陋的鬼东西捧上了日月之神的宝座。
蛤蟆稳坐蟾宫,天天吃天鹅肉,长生不老的仙娥。乌鸦钓得尊名,却也累得不轻。
日中有踆乌
古人敬天地日月,那轮高悬天空并不停游走的太阳实在太显眼,它更关乎人类的生存作息,于是人们对太阳作出了丰富想象。在远古思维里,太阳就是天空中飞翔的火鸟。
①太阳形象从鸟到乌
古籍常说"兽耕鸟耘"。鸟类在觅食的同时也把种子遗落大地,鸟爪常在地上扒拉,又起到原始耘种的作用,此所谓"鸟耘"。人类远古农耕即师从鸟类。
民以食为先,鸟类教会人类播种,太阳管理作物生长。古人便把鸟类和太阳视作同样重要的神灵。鸟儿飞过古老的天空,太阳也在游走。精神图腾加上现实形象,古人便把鸟和太阳融合为一体,形成太阳鸟图腾。
古人在观察太阳时,发现太阳中心有黑子,就把太阳鸟和乌鸦关联。于是,古人认为是乌鸦随着或说驮着太阳飞在天空。
②乌鸦化身太阳神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丨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丨山海经·大荒东经
山海经说,汤谷有扶桑,扶桑树上住着十个太阳,九个在下,一个在上。乌鸦每天驼着一个太阳在天空轮值。这就是"阳乌载日"典故。我们对"值日"一词似乎该有新的认识了。
"乌"又称三足乌、金乌、三足金乌,也就是《淮南子》说的"踆乌",以乌鸦为原型的神鸟。
"踆"为动词,"踆踆"形容鸟兽行走之貌,张衡《西京赋》有句"大雀踆踆"。"踆乌"之说也呼应了"阳乌载日"之说。
汉帛画丨左为蟾和月,右为乌和日
在已出土的汉代帛画"伏羲女娲"中,伏羲所举的日轮中有乌鸦。事实上西汉帛画中也有乌鸦和太阳的合体图像。
甲骨文中的"日"字,形似⊙。外面的圆形寓意太阳,里面的黑点则寓意太阳黑子。在古人看来,甲骨文"日"即"太阳和乌鸦"。
可见,在古人眼里,太阳和三足乌已是互为化身的存在,所谓"日中有踆乌"也。后来三足乌文化影响了日本和高句丽。日本神话里,太阳神的使者"八咫鸦"就是三足乌。
月中有蟾蜍
月色如水,流光徘徊,嫦娥沐浴其中,画风何其美哉!又弄个大蛤蟆趴那里大煞风景……
这只蛤蟆是怎么来的呢?
①上古的蟾蜍崇拜
在远古大地上,靠体力生存繁衍,靠感性认知世界,人们发现人力就是王道,于是有了生殖崇拜。蟾蜍和鱼类很能产卵,圆滚滚的大肚皮很喜人,自然就成为生殖神。
山海经载有十几种人鱼生物,这与生殖崇拜有关。早在新石器时代,蛙文化紧随着鱼文化出现,很多出土的陶器上可见蛙纹形象。青蛙和蟾蜍都属蛙类,即两栖纲下的无尾目。
极强的生殖能力,圆墩墩的大肚皮,蟾蜍自然就成了母性化的生殖神。
②月精蟾蜍
人们遥望天空,看见太阳里有黑子,就想象出那是"乌";看见月亮上有斑影,就想象出那是"蟾"。天地日月,山水草木,凡自然所生者,皆有神灵,这就是古人的认知思维。
月有阴晴圆缺,古人认为这是月亮的生死循环。屈原在《天问》中感慨道"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天狗吃月亮也反映了月有生死的古老观。蟾蜍有冬眠习性,在古人看来这像月亮周而复始。于是蟾蜍和月亮关联。
日刚烈,月柔美,契合男女阴阳之说。作为母性生殖神,蟾蜍顺理成章地就被古人奉为月精。月亮又别称"蟾精",月宫又称"蟾宫",也有了"蟾光"、"蟾影"、"蟾辉"等一系列雅词儿。《淮南子》言"月中有蟾蜍"。
在新疆、四川和山东,都有出土的汉代黑白刻画的伏羲女娲图。画中,伏羲持日轮,其中有金乌;女娲持月轮,其中有蟾蜍。
这证明了蟾蜍为"月精"和"母性生殖神"的说法。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的沉淀,可推测月精蟾蜍之说在西汉或先秦就已出现。
③蟾蜍、玉兔、嫦娥
在西汉马王堆帛画中,蟾蜍、玉兔、嫦娥共同出镜。画中嫦娥托月,月上方有个硕大的蟾蜍,蟾蜍左上方有个小兔子。
兔子和嫦娥又何时来到月亮?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丨屈原·天问
最后一句,屈原在反问"难道月亮里藏着兔子吗"?顾菟,古人概念里指兔子。
月亮有兔子的说法在战国已有。
月者,阴精,积而成兽,像蜍兔焉。
——西汉·张衡·灵宪
张衡说,月之精气(属阴)慢慢聚拢,久之累积成兽类,像蟾蜍和兔兔。这是张衡对月影的解释(月影其实是月球上的环形山)。
蟾蜍和兔子同在月亮的说法,至少在西汉已经形成。兔子并不是嫦娥带上去的。
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丨先秦·归藏
嫦娥奔月的最早记录见于《归藏》。《归藏》成书时间有争议,或在战国初期。就是说,在春秋战国时,嫦娥奔月的故事已形成。
"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根据张衡的说法,那只大蛤蟆竟然是嫦娥变的……
小编结语
日中有踆乌,来自古人的感性认知和图腾崇拜。鸟儿和太阳同在天空飞行;太阳中的黑子像乌鸦;鸟类和太阳同为关乎人类生存的图腾。于是,古人就把乌鸦和太阳图腾二合一,也就有了"乌为日精"之说。
月中有蟾蜍,来自古人的母性生殖崇拜和阴阳之说。蟾蜍为母性生殖神,女属阴,月属阴;古人认为月中的斑影像蟾蜍。古人一合计,也就有了"蟾为月精"之说。
以上关乎远古生殖崇拜和自然神灵信仰。
最后的问题:
嫦娥、蟾蜍、玉兔,移民月球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天狗、蟾蜍、玉兔,谁吃了月?
先谈“日中有踆乌”。1971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在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这部著作中,也有“日中有踆乌”的记载。东汉高诱注释说,“踆乌”就是蹲着的三足乌鸦。古代传说三足乌鸦是专门为西王母觅寻食物的神鸟,它怎么跑到太阳里?太阳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勤于观测,精于观测,对太阳的细微变化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他们最早发现了太阳黑子现象。“踆乌”,原来就是太阳黑子的形象。《山海经》等记载,乌鸦每天驼着一个太阳在天空轮值。这就是"阳乌载日"典故。
再说《月中有蟾蜍》。早在战国以前,民间就传说月中有蟾蜍,这是因为用肉眼观察月中阴暗部分,隐约可以看到如同蟾蜍形状的影子。屈原在《天问》中发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劂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大意是:月亮有什么样的德行,缺了又圆?月亮有什么利益,让蟾蜍常居其腹?根据闻一多先生的论证,“顾菟”即蟾蜍,就是蛤蟆。古代民间很珍视蟾蜍,《抱朴子》云:“蟾蜍三千岁”,认为它是长寿灵物,民间则有“万岁蟾蜍”之说;民间又视其为辟兵神物和致富灵物,又是一种名贵药物。因为人们相信月中有蟾,所以人们又将月宫俗称为“蟾宫”;又因月圆如盘,故又称“蟾盘”或“蟾光”。唐代许昼《中秋月》诗句有:“应是蟾宫别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