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姓“姬”名“旦”,那能不能称呼周公为“姬旦”?
严格来说,不可以!
姬是姓,旦为名。今天我们把姓加在名前,连起来读,已成习惯,无可厚非。但是夏商周三代不可以。对他的准确称呼应该是“周公旦”。“周公”是他的封号,“旦”为他的名字,其实他的名字就一个“旦”字。
又如更早的商朝王室,属“子”姓,但是历代商王都只称其名,不称其姓“子”字,如商王武丁,商王祖甲,商王盘庚。
即便是我们最熟悉的暴君商纣王,他有2个名字:“受”和“辛”。你可以称他为“商王受”,“商王辛”,“殷王受”或“帝辛”,但不能叫他做“子受”或者“子辛”。而“纣”只是他死后的谥号。如《尚书 无逸》中,周公旦教育幼年即位的周成王,千万别学商纣的坏榜样,说:“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也称他为“殷王受”。
到了周朝,姓和名同样是不连读的。而同一个“姓”还会派生出不同的“氏”:
例如楚国王室的“芈”姓,通过分封,出现了“屈”,“景”等几个“氏”。又如鲁国君主为周公旦的后代,本是“姬”姓,但通过内部分封也派生出了“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并称“三桓”。有意思的是,氏和名可以连读,如“屈原”,“季孙斯”,“叔孙武”。
即便是孔子本人,这个“孔”也只是个“氏”,而不是姓。孔子自称“宋国公卿之后”,这个春秋时代的“宋国”,其实就是当年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取商纣王的帝位而代之,然后分封纣王的叔叔微子启的诸侯国。所以严格来说,孔子算是商纣王的“本家”,也是“子”姓。但我们只会称他为“孔丘”,不会称他为“子丘”或“子孔丘”。
又如周文王和周武王,我们习惯了称他们为姬昌和姬发,其实准确来说,应该称为“文王昌”,“武王发”。
最著名的“姜太公”,在周朝的文献典籍中称他为“太公望”,“师尚父”,也不称为“姜尚”、“吕尚”或“吕望”。
汉代以后,慢慢就没什么讲究了,姓名连读成了习惯。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