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女人的身体上有多少块骨头的词条
人体是一个无比精密的“高级机器”,我们之所以能够自由行走,主要是靠骨头的支撑。人体的骨头,被关节连接起来后称为“骨骼”,既决定了一个人的体型,也保护了人的重要器官。
骨头支撑着人体身上的肌肉、脂肪、神经等,想象一下,如果人类没有了骨头,就像帐篷没有了支柱,或许就会跟章鱼一样,软绵绵地摊在地上了。
骨--人体的支架
骨头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以及骨髓,可能看起来像是一块死气沉沉的“硬石头”,实际上,骨头是有生命的。
骨头的最外层是坚硬的骨密质,内部是呈蜂巢结构的骨松质,中心部分有一种糊状的骨髓。这样一种结构使得人体骨头既坚硬有韧度,又不会很笨重。
人类的骨头又硬又结实,主要成分是碳酸钙(70%)和骨胶原(30%),里面包含着血液和其他有生命的物质。
我们知道,牙齿的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这种物质的存在使骨头和牙齿一样都十分坚硬,不过“过刚易折”,也恰好骨胶原的存在,抵消了这种脆弱。
我们的骨头中活跃着多种“活细胞”,例如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等等,其中骨原细胞能够改建或修复骨组织,如果骨头裂了或者断了,完全可以再生长。
这一特点也使人类区别于无脊椎动物,像蜗牛这类动物,万一外壳破碎了,只能是死路一条了。
直立行走使人类骨骼发生改变
直立行走是“猿到人”的重要标志,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骨骼也产生了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征。
人类的近亲猩猩们虽然也能站起来走两步,但是它们的骨骼结构很不适合这种姿势,直立行走是人类特有的特殊行为之一。
直立行走让人类的智力和能力飞速发展,颅骨逐渐靠脊柱支撑,为大脑的进一步扩大和形成创造了条件。“站起来”之后,使人类祖先的前肢完全解放出来,在生存竞争中占据更多优势。
不过,人类也为直立行走付出了“代价”,脊椎小,腰椎大,使腰椎盘突出成为了人类“特有现象”。
除了要忍受背痛的折磨,人类还要饱尝足痛膝伤之苦,下肢承受更多的重量,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压力更大了。
此外,直立行走这种进化结果,也使得人类女性骨盆变窄,分娩时需要承受一定的剧痛和风险。
总体而言,直立行走的方式利大于弊。骨在人体中各个部位的位置不同,功能各异,身体中哪一个部位缺少了一块骨头,都有一定负面的影响。
人体共有206块骨头
基本上,一个成年人类总共有206块骨头,不过新生婴儿在出生时,由于骨骺会把骨头分成好几个节段,骨头数量会多达305块,但在成长过程中会慢慢融合在一起。
人体骨头主要分为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4个部分,大约占我们体重的14%。
其中,最长的骨头是腿部的股骨,通常占人体高度的27%左右;最小的骨头是耳朵内部的镫骨,大约只有0.2-0.4厘米长,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
说来难以置信,不同人群的骨头数量会存在些许差异,人类的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这是基于全世界人类的“总体”而言。
有调查表明,欧美绝大多数人有206块骨头,中国人却普遍只有204块骨头。那么,少的到底是哪两块骨头呢?
经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人比欧美人少的两块骨头是在小脚趾上,也就是第五趾骨。
大多数欧美人的第五趾骨为3块骨头,而中国人只有2块骨头,两只脚各少一块,如此一来就只有204块骨头了。
第七军医大学发表在《解剖学报》的一篇文章中,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地区人群进行调查后指出,中国人第五趾有两个趾骨者占73.34%左右。
而在其他亚洲国家也有类似情况出现,例如日本有高达80.4%的人第五趾骨只有2块骨头,欧美国家中仅有35.5%的人是同样的骨骼形态。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人类的出现是地球和生命发展史上的一个一个重大事件,然而,关于人类起源问题至今仍是科学界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不过,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在人类漫长的进化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人群迁徙到不同地方,相关基因也经历了自然选择,受到环境以及生存条件的影响而产生了适应性进化。
就像肤色一样,随着纬度升高,人的肤色逐渐变浅,不同肤色的出现是人类为了适应环境的一种进化结果,骨头数量存在些许差异或许也只是其中一个表现。
中国人普遍缺少的这两块骨头,并没有影响到日常活动,其实,受文化、生活习性、气候等因素影响,东亚人在许多形态上与其他人种也有所差异,甚至更占优势。
--END--